新華社突尼斯4月9日電? 通訊:最難忘的一次旅游——中國赴突尼斯游客增多促進兩國人文交流
新華社記者黃靈 馬迪
2019年年初的突尼斯之行,是張女士“最難忘的一次旅游”。這次旅游,不光讓她領略了突尼斯獨特的風光,更令她感受到突尼斯人的熱情好客。
位于非洲最北端的突尼斯旅游資源極為豐富,各種人文和自然景觀遍布全國。“一半是海水、一半是火焰(沙漠)”的風景吸引了無數游客。
在北京一家出版社工作的張女士和朋友相約在年初來到突尼斯旅游。行程結束回國時,她們遭遇當地航空公司人員罷工,所有航班停飛。一籌莫展之際,一直陪同旅游的包車司機盧特菲伸出援手,邀請她們去自己的老家做客。
盧特菲的家在距離首都突尼斯數十公里的海邊小城哈馬馬特。為迎接中國客人的到來,盧特菲在家里舉辦了一場盛大的家宴。宴會上有十幾道菜,還有各式甜品茶點。家里的年輕人對中國很感興趣,紛紛向張女士打聽中國的情況。經過一番交流,張女士發現,突尼斯人與中國人在家庭觀念、價值觀上有許多相似之處,這讓她覺得和突尼斯人的心貼近了。
“突中兩國自古為古絲綢之路相連,如今兩國關系更不斷豐富和發展。”突尼斯駐華大使迪亞·哈立德去年8月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說,中國是突尼斯第四大貿易伙伴,中國企業重視對突投資,赴突尼斯的中國游客數量也連年攀升。
哈立德介紹,2017年突尼斯開始對中國游客實行免簽政策,當年赴突旅游的中國游客就躍升至2萬人次,而這一數字在2016年僅為8000人次左右。“突尼斯尤其重視與中國開展旅游合作,希望能接待更多的中國游客。”哈立德說。
據統計,2018年,約有2.79萬人次中國游客入境突尼斯,預計未來中國來突游客數量還將持續上升。
中國游客的到來促進了當地中餐館的發展。在中國商人黃聰經營的中餐館里,有不少勤工儉學的突尼斯大學生。突尼斯女孩納吉瓦告訴記者,一年多的打工生活讓她接觸了許多中國游客,了解了不少關于中國的事情。她希望畢業后繼續留在中餐館打工,因為“這里能學到學校里沒有的東西”。
黃聰說,餐館原先主要針對中國游客,后來發現當地人也非常喜歡中餐。他說,一半以上的突尼斯顧客都主動要求用筷子吃飯,有的人即使用得并不熟練,也樂此不疲。一些顧客還會問“宮保雞丁”“八珍豆腐”的中文發音,說以后去中國要用中文點菜。
突尼斯國家旅游局總協調人納比勒·海德希里說,中國游客對突尼斯旅游業來說至關重要。突方希望與中方加強合作,通過開通直航、升級支付方式、增設中文標識、鼓勵開設中餐館等舉措,不斷優化旅游環境,吸引更多中國游客來突觀光旅游,進一步深化兩國人文交流。

-
大數據"坑熟客",技術之罪需規則規避
2018-03-02 08:58:39
-
高質量發展,怎么消除“游離感”?
2018-03-02 08:58:39
-
學校只剩一名學生,她卻堅守了18年
2018-03-01 14:40:53
-
有重大變動!騎共享單車的一定要注意了
2018-03-01 14:40:53
-
2018年,樓市會有哪些新變化?
2018-03-01 09:01: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