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社長春10月17日電 題:志存高遠,走近民眾——直擊航空開放活動空軍“20系列”新型戰機空中展示
張汨汨、邵美琦、張卿晨
“威龍”出擊,“鯤鵬”展翅。17日在吉林長春開幕的慶祝人民空軍成立70周年航空開放活動上,空軍新一代隱身戰機殲-20和大型運輸機運-20亮相長春,做精彩的飛行展示。作為空軍新一代戰機的代表,“20系列”戰機志存高遠、走近民眾,在人民空軍70華誕到來之際再一次展現空天力量,傳播空天文化。?
殲-20:長空鑄劍新航跡
伴隨著渦輪撕扯空氣的震撼聲浪,兩架殲-20戰機呼嘯而至。最大坡度盤旋、加力水平8字盤旋、水平翻轉、斜下降急轉……一系列動作驚險而精準,劇烈而連貫,給現場觀眾帶來了一場充滿速度、力量、動感與激情的視覺盛宴。
10月17日,殲-20在活動上進行飛行展示。當日,在吉林長春舉行的慶祝人民空軍成立70周年航空開放活動上,殲-20和運-20機型首次在東北地區進行飛行展示。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
“在短暫緊湊的時間內,在機場上空如此狹小的空域里,殲-20飛行員完成了一系列具有戰術意義的高難度機動動作,充分展示了飛行員精湛高超的技戰術水平和殲-20戰機優越的機動性能。”空軍指揮學院教授王明志說。
殲-20飛行展示指揮員、空軍某基地司令員張偉林接受記者采訪時說,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新一代隱身戰斗機,殲-20列裝空軍作戰部隊以來,按照實戰化訓練標準,在體系作戰運用、戰術戰法創新方面深入研練,機群空戰訓練扎實展開。“實踐表明,殲-20戰機平臺在態勢感知、信息對抗和協同作戰等多個方面都具備優勢。”他說。
因此,張偉林也不無遺憾地表示,這次空中展示只能涵蓋殲-20部分基本的特技動作,作為新一代的戰斗機,殲-20“真正厲害”的隱身等能力是無法通過低空表演向公眾展示的。相比于能飛多高、多遠、多快這些“硬指標”,殲-20強大的任務系統是“軟指標”,也是強強對抗中發現對手、消滅對手的關鍵所在。
近年來,殲-20從首次亮相中國航展到列裝作戰部隊開展實戰化訓練,從單機展翅到多機編隊,飛出了長空鑄劍的航跡,更飛出了強國興軍的航跡。
“在慶祝人民空軍成立70周年航空開放活動這樣一個特殊的時刻,殲-20在空軍航空大學所在地進行飛行展示,也對成長中的新飛行學員們傳遞了一個信號:通過努力學習和刻苦訓練,爭取成為空軍新一代隱身戰機的合格戰斗員。”王明志說。
運-20:“鯤鵬”展翅翱翔九天
10月17日,參觀者在拍攝飛行展示中的運-20。 新華社記者 張楠 攝
“快看,‘胖妞’來了。”一架運-20大型運輸機騰空而起,迅速成為引爆全場的焦點。
大幅度盤旋、小速度通場、戰斗航線著陸……航空開放活動現場,運-20精彩的飛行展示引起現場觀眾陣陣歡呼。
10月17日,運-20在活動上進行飛行展示。新華社記者 林宏 攝
“今天的飛行表演,充分展現這款200噸級戰略運輸機優越的短距起降能力、靈活的空中機動性能和小速度機動能力,顯示出運-20飛機的戰場適應性和精準空投能力。”王明志評價。
“運-20是空軍戰略性、標志性、引領性裝備,是戰略空軍的重要標志。”運-20飛行大隊長馮瑋說,“國家的利益在哪里,我們的戰略投送力量就一定能延伸到哪里。”
“運-20的列裝充分體現了我軍航空裝備的發展。”運-20飛行展示飛行員陳思麒說。作為駕駛運-20飛機的第一個 90后飛行員,陳思麒子承父業。與父親飛了一輩子只飛過4種機型相比,陳思麒已經先后飛過5種機型。
10月17日,運-20在活動上進行飛行展示。新華社記者 林宏 攝
自正式列裝部隊的那一刻起,駕馭大國重器,快速形成戰斗力,就成為他們所在的航空兵某師全體官兵的共同決心。官兵們深入研究大型運輸機作戰運用課題,將實戰背景和作戰融入日常訓練,在不斷探索中實現由量變到質變的跨越性變化,部隊新質戰斗力逐步形成。現在上高原、越戈壁、飛遠海,編隊集結、夜航飛行、極限訓練……“鯤鵬”的航跡不斷延伸。
“能夠駕駛運-20飛機是一種榮幸和驕傲。”馮瑋說,“我們期待更多的有志青年加入我們這個優秀的團隊。”
走近觀眾,感恩人民
戰鷹振翅藍天,觀眾席上掌聲如潮,快門聲、歡呼聲、驚嘆聲此起彼伏。近年來,“20系列”戰機頻頻走近民眾,越來越多的國人近距離感受到了新一代戰鷹的風采。
10月17日,殲-20在活動上進行飛行展示。 新華社記者 林宏 攝
空軍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在接受記者采訪時,梳理了近年來兩款新型戰機的英姿和足跡:殲-20戰機2016年首次亮相中國航展,2017年以戰斗姿態參加沙場閱兵,2018年4機編隊亮相第12屆中國航展,2019年國慶日以5機編隊飛越天安門……運-20從列裝到首飛,再到閱兵與中國航展,這次又首次在長春飛行展示。“一系列戰斗英姿表明,‘20系列’戰機在越來越多地走近民眾。”他說。
“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的殲-20,發動機的巨大轟鳴聲像是與我的心臟產生了共振,十分震撼,也別樣親切。”觀眾劉沖說。
“這里是東北老航校的舊址,也是人民空軍的搖籃,所以看到這些先進裝備格外激動,就像看到了人民空軍70年的壯闊征程。”觀眾馬煜然說。
申進科表示,空軍在人民群眾的關心支持中成長壯大,在開放活動中展現改革強軍新成就,正是空軍對人民群眾的感恩和回報。“國產先進戰機與廣大民眾走得越來越近,有利于全社會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空天力量的重要地位、空天安全的重要意義、空天文化的重要作用。”他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