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切始于9岁那一瞥
考文垂的破界人生与体育理想
▲3 月20 日,国际奥委会新当选主席考文垂在发布会上。新华社记者曹灿摄
新华社北京4月1日电(记者姬烨 高鹏)在希腊纳瓦里诺海岸的春日海风中,41岁的柯丝蒂·考文垂轻抚胸前的五环徽章。2025年3月20日,当国际奥委会第144次全会宣布她当选该组织第十任主席时,这位非洲泳坛传奇依然难忘33年前的光影——那个9岁的津巴布韦女孩趴在老旧电视机前,巴塞罗那奥运会跳水池的粼粼波光在她眸中投下永恒的星光。
“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,有津巴布韦跳水选手参加比赛,那个赛场让我难忘——户外泳池背倚山丘,非常特别。不知怎的,那个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。”考文垂向新华社等国际媒体追忆道。
“我对父母说:‘有一天我要参加奥运会,为津巴布韦赢得金牌。’他们笑着回答:‘好啊!但这需要付出巨大努力。’”
这个被呵护的梦想最终绽放为七枚奥运奖牌的辉煌,更在今日升华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一座里程碑:考文垂成为131年来首位执掌国际奥委会的女性领导者,也是该组织首位来自非洲的掌舵人。
自1894年成立以来,国际奥委会此前历经九任主席——八位欧洲人和一位美国人。考文垂是历史上第二位竞选主席职位的女性。她在首轮投票中获得49票,以刚好过半数票的优势战胜其他六位候选人而当选。
“这是一个非凡的时刻。当我9岁的时候,我从未想过有一天能站在这里。”当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·巴赫宣布她当选之后,考文垂动情地说,“今天的选举打破了多重天花板,这是一个非常强有力的信号。它表明国际奥委会已真正全球化,已发展成一个真正拥抱多样性的组织。”
泳池里的非洲传奇:感受体育的力量
1983年9月16日,考文垂出生于哈拉雷,两岁时在母亲和祖父指导下开始学习游泳。六岁加入游泳俱乐部后,她迅速展现出天赋。“泳池是我的避风港。我在学校表现尚可,但从来不是优等生。在水中,我找到了自我。”
由于津巴布韦没有室内泳池,冬季天冷时,她还练过曲棍球、越野跑和网球等运动。14岁时打曲棍球受伤,促使考文垂专注于游泳。16岁时,还在读高中的她,获得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参赛资格。
“从津巴布韦远道而来,踏上澳大利亚的泳池,确实有点胆怯。”考文垂回忆说。
在悉尼,她虽未获奖牌,但晋级奥运会半决赛,已书写了津巴布韦的游泳历史。不过,最令她记忆深刻的,不是在泳池,而是在奥运村遇见拳王穆罕默德·阿里。
“一天晚餐后回宿舍时,看到一群人围着阿里。我简直惊呆了!他花了三个小时才走到门口,因为太多人簇拥着他。那个瞬间点燃了我内心的某种火焰。”
真正的突破发生在四年后的雅典,她斩获三枚奥运奖牌,包括津巴布韦首枚个人奥运金牌(200米仰泳)。“站在领奖台上,一切恍若梦境。回想9岁的自己,如今已近21岁,终于实现了目标和梦想。”她在夺冠后说。
载誉归国时,考文垂受到狂热欢迎。在当时动荡不安的津巴布韦,她的奥运金牌成为一种象征。“所有同胞都来对我说‘谢谢,我们如此骄傲’。这让我亲眼见证体育如何打破隔阂,在分歧中凝聚人心。”她说。
今年1月,当考文垂作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候选人向国际奥委会委员陈述时,她也分享了这些故事。“我参选的理由不仅是空谈‘体育的变革力量’,而是亲身经历并深信于此。尤其在当今分裂的世界,奥林匹克运动能架起桥梁,重建信任,展现人性至善。”
2008年北京奥运会也是考文垂运动生涯的高光时刻,她在国家游泳中心“水立方”进行的游泳比赛中收获1金3银。“每当提起北京奥运会,我总会笑得很灿烂。”
2022年北京冬奥会,“水立方”化身“冰立方”,令现场观赛的考文垂印象深刻。“当我看到自己在2008年比赛的泳池变成冰壶赛场,并亲眼见证冬季运动员在那里争夺奖牌时,我感到非常震撼与自豪。”
结束了伦敦和里约奥运会的征程后,考文垂最终带着七枚奥运奖牌(2金4银1铜)退役,创下非洲运动员之最。
从哈拉雷到奥本:奥运团结基金改变命运
如果说体育为考文垂打开了一扇门,那么国际奥委会发起的奥林匹克团结基金奖学金,则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。
17岁时,她离开家乡哈拉雷,赴美国奥本大学就读酒店与餐饮管理专业。她笑着说:“获得奥林匹克团结基金的资助后,我甚至能在周末吃烤鸡而不是金枪鱼沙拉三明治。这些微小改变让我成为更好的运动员。”
考文垂还记得,当她乘坐飞机第一次降落在美国亚特兰大时的那种忐忑——“毕竟我们国家太小,哈拉雷更是人人都彼此相识。但想到即将进入重视训练与教育的学校,又难掩兴奋。”
在奥本大学游泳馆,她第一次体验到“集体进化”的魔力。“这里男女混合训练的游泳队有60多名队员,我突然拥有了30个‘姐妹‘,在津巴布韦常年独自训练的我,第一次置身于集体追梦的氛围:这里没人是最强,但所有人都在为共同目标突破自我。”
考文垂带领奥本大学的“老虎”游泳队夺得2002、2003和2004年NCAA(美国大学生体育协会)锦标赛冠军。“奥本大学为我提供了重要平台,队友们成了终身家人。”
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,考文垂获得女子200米仰泳冠军,而她的美国同学霍泽尔则获得了银牌。
“我的美国队友霍泽尔与我同吃同训,北京奥运会上我们并肩站上领奖台。”考文垂说,霍泽尔采访时说的一番话让她至今深受感动。“当记者问她,‘与外国对手一起训练是否培养了竞争对手’时,她的回答震撼了我:‘要成为奥运冠军,我必须确信,自己击败的是与我享有同等机会的世界最强者。’”
平衡多重角色:母亲、妻子与全球使命
2013年,考文垂以运动员委员的身份加入国际奥委会。2018-2021年,她担任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主席并进入执委会,2023年再次进入执委会。作为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,她还深度参与2026年达喀尔青奥会筹备及2032年布里斯班奥运会战略规划。
与此同时,她致力于回馈祖国:创立考文垂学院,在非洲多国开展儿童防溺水培训;与丈夫蒂罗内·西沃德创建“HEROES”计划,通过体育游戏为贫困地区6-13岁儿童教授团队协作、抗压能力等软技能。
她在2018年出任津巴布韦青年、体育、艺术和娱乐部长,推动立法打击体育赛事操纵、虐待和性骚扰。“这段旅程并不轻松。”考文垂说,在她担任体育部长时,有两名田径200米选手在巴黎奥运会进入决赛,“在我退役后这还是首次”。
考文垂的家庭生活同样美满。她在2010年与西沃德成婚,2019年迎来大女儿艾拉,2024年竞选国际奥委会主席期间诞下二女儿莉莉。在希腊的主席选举期间,她的家人一直陪伴左右。
“这次怀二胎更有经验,不会为婴儿每声咳嗽惊慌。莉莉四周大就开始随我全球出差,与她相处的时光让我记起奋斗的意义——为下一代创造更易触及的体育未来。”考文垂说。
边带娃边工作,她坦言,每晚回到房间,看到丈夫、5岁的大女儿艾拉和襁褓中的小女儿莉莉,是她的“充电”方式。
今年6月23日奥林匹克日之后,考文垂将正式接棒巴赫,执掌国际奥委会。可以预见,平衡家庭与国际奥委会主席职责,将是考文垂需要面对的考验。
接下来三个月的过渡期,她将非常忙碌。一方面需要尽快熟悉适应新的岗位,另一方面要举家从津巴布韦搬到瑞士洛桑。
“我和丈夫结婚时仍在训练,常被问及频繁搬家是否影响婚姻。但我们约定:只要在一起,哪里都是家。津巴布韦永远是根,但家更是我们共同创造的空间。”
3月20日,当考文垂当选的消息传来,5岁大女儿的祝贺别具意义:“我的女儿跑过来说:‘妈妈你赢了!’”
无论是运动员考文垂,还是当下竞选获胜的考文垂,无疑已成为无数年轻人心中的榜样。
“希望女儿们成长时能明白,她们能成为任何想成为的人,达成任何想实现的目标。”
就像她们的母亲一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