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華網北京3月10日電(楊曉波)正在北京出席“兩會”的全國政協委員、中國民間商會副會長、廣東省工商聯主席、廣東長隆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蘇志剛10日接受了新華網專訪。他表示,國家不斷推出鼓勵創新、激發市場活力的政策措施,為文旅企業加快高質量發展、提升國際競爭力提供了新的機遇。
蘇志剛說,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非常重視創新研發和培育壯大新動能,使他深受鼓舞。他認為,這是促進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、持續釋放消費內需巨大潛力的重要途徑。
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,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,必須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。蘇志剛表示,文旅行業工作者應不負使命,打造更多高品質的文化旅游產品,對內為人民群眾提供豐富的精神食糧,對外積極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,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。
近年來,中國文化旅游產業的規模快速發展,每年的旅游項目投資超過一萬億元,但在文化旅游研發創新方面存在投入嚴重不足,文旅產品的開發跟不上產業發展需求,缺少有潛力的、有國際影響力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等問題,尤其是涉及創意創新與高新技術研發應用相結合的項目很少。
蘇志剛透露,他通過對國內外文旅行業的科技研發應用情況開展調查研究,收集了大量資料,向有關政府部門和專家咨詢情況和意見,此次參會,他向全國政協提交了《關于推動文化和旅游創新 加快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提案》。
蘇志剛說,文旅行業科技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。他建議,國家相關部委在行業發展與科技創新的規劃編制、平臺建設、項目安排和人才培養等方面,應進行系統化的設計,加強相關政策支持與重點項目(企業)的融資渠道支持,加強對文旅科研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。
同時,他還建議國內研究機構、大學等與企業在技術創新領域擴大交流合作,推動產、學、研有機結合,建立建制化的創新平臺。在新技術與文化創意的結合應用、文旅新業態的開發、特種設備研制、瀕危動植物保護等方面,加快探索可落地的實施辦法,促進國際競爭力的形成。
蘇志剛表示,推動文旅行業科技創新,需要加大對高端研發人才培養、選拔的力度,在科研立項與成果獎勵方面予以有效支持與激勵。他還建議有關部門鼓勵文旅企業引進國際高級人才,在工作、居住方面創造更便利和優惠的條件。